長短腳

- 康力物理治療中心 註冊物理治療師 盧志毅

長短腳是一個老身常談的主題 , 它並不一定是一種病徵 / 異常 , 但卻能引發不同問題如膝痛、腰背痛等。

 

我有「長短腳」?

 

有一些人會對自己是否有長短腳覺得似是疑非 – 雙腳走路時受力不一 , 覺得身體常往一邊傾側 ; 但往往到診所檢查時卻找不到長短腳的徵象 。雖然現今的臨床上未有針對性的研究 , 但根據臨床觀察 , 大致可歸納出三種不同長短腳的情況及檢查方法 , 如有懷疑情況不妨試試。

 

三種情況是姿勢性的盆骨源長短腳、髖源長短腳及結構性的骨源長短腳。 臨床上腳的長度是由盆骨量度至足內踝 , 兩腳相差多於 1.5 厘米便會確定真正的長短腳 ; 而少於1.5厘米的差異會視為正常情況 , 不需特別治療。

 

在物理治療診所 , 不少長期腰背痛、膝痛的病人也有姿勢性長短腳的情況 , 糾正這種情況對下肢的功能是有關鍵性的幫助。


 

肌肉訓練為治本方法

 

很多不同醫護專業對關節移位也使用”復位”的治療 , 但對於長期 (例如一至兩年以上)的情況 , 並不能單靠 “復位”治療。因為關節在長期移位的情況 , 大腦及關節周邊肌肉會產生記憶 , 即使”復位”後肌肉亦會傾向回復至舊有的運作模式 , 一段時間後關節便因肌肉張力再次偏離。所以針對性肌肉訓練在姿勢性長短腳的復康上是不可缺少的。

 

 

癒後

 

一般簡單的姿勢性長短腳如有持續性的糾正運動 , 通常會於一至兩星期內有改善並趨向穩定 ; 但姿勢及環境因素如站姿、坐姿、運動、工作環境等也會有決定性的影響 , 必需注意及改善。

  •